MP3 的頻譜圖從 15kHz 開始觀察到缺失 到 20kHz 以上的訊號幾乎消失。但 MP3 的聲音卻比 CD 跟 無損音樂來的好聽,耐聽,而且更有包圍感。
相對於變化迅速,無關,冗餘的訊號;保留下來好儲存的資訊相對的有規律,輪廓明顯,集中。
特徵明顯的聲音被留下,集中在中低頻。例如溫暖好聽的黑膠唱片裡的 RIAA Preamp 會有兩階高頻濾波器。
這可以解釋了真空管音響聲音會好聽,講求高傳真的音響設備聲音聽起來會偏乾,音響發燒友為什麼喜歡傳統材料的音響系統,其寄生電感大,寄生電容大,內阻大,速度慢,頻寬窄,高頻衰減,接腳長,體積大,CLC...等等
另外市面上很多電腦音響以調音, 或音調調整讓聲音更有音樂性, 但是相當於犧牲高傳真,音響性。
有一次測試書局的 純音樂 CD,在低階設備上聽起來不錯,但拿到專業音響設備店去播放後,聲音品質顯露無遺,聽起來高中低音非常不平衡,聲音聽起來缺乏細節且相當失真。
通常類比訊號資訊被修改後,資訊沒辦法反向分析還原,只能模擬或者平滑處理
我偏向從錄音到喇叭輸出的過程都盡量不要過多餘的調音,
先提升 '質',可以用無損音檔 lossness audio、數據解碼器 dac 、播放器配 waspi
避免輕易地去調整 '量',少用EQ去調整高頻低頻頻率比例
No comments
Post a Comment